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2017年又成功入围浙江省高职“重点校”建设项目,正在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职名校。进入后示范阶段,学校发展亦进入了“高原期”。管理体制如何突破?治理能力如何提升?专业内涵如何深化?师资队伍如何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升?校企合作如何有效化?社会服务如何拓展?在新的起点,如何有效破解这一系列发展核心问题,实现再次跨越,推进学校从“高原”到“高峰”,已然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化三跨”引领转型升级
学校提出校企合作有效化、教育信息化、办学国际化和跨境、跨界、跨专业的“三化三跨”发展战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校企合作有效化是高职发展生命力的源泉,学校以跨界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有效化。国际化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学校以跨境合作推进学校办学国际化发展。信息化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管理水平与育人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学校从硬件改善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跨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学校通过专业群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途径培养跨专业人才。
“三化三跨”回答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方向和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学校走出“高原”的有效策略,也是学校发展方式转型、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专业能力建设促进内涵提升
学校将打造“地方离不开、同行都认可、国际能交流”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作为当前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则是专业内涵建设。
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有效化。现代学徒制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双主体育人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等制度上的突破与构建。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学校积极探索“基于大型企业订单培养”“基于数字科技园中小企业集聚”和“基于产业园区模具企业集群”三种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跨企业训练中心运行管理模式,落实学徒制企业岗位训练,承担企业员工培训,以企业化运作模式创建共同育人的长效共赢机制,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有效化。
试水“专业国际认证”,提升专业国际影响力。参考《悉尼协议》标准,学校遴选9个专业试点国际认证工作。以国际认证的要求和思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对接国际规范、体现中国特色、基于宁职实践的专业标准,完善适应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职教育“走出去”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实践“有效课堂认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深入推进“有效课堂认证”工作,以教风带动学风,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课堂认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堂多载体、多形式实施“做中学”与“学中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促进课上与课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
外引内培高端人才,打造高水平“双师双能”队伍。学校通过举办澳洲教师全英文授课的国际职教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引进来”及“走出去”,结合培养国际化骨干师资,多途径打造“双师双语双能”教师队伍,并通过二级学院专业师资力量的整合,打造跨专业教学团队。近三年来,学校先后引进博士30余名、高级职称教师15名、高技能人才10余名,有力扩充了高端人才队伍。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升级综合性实训基地。面向浙江省和宁波市重点发展产业,学校以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化工环保、智能制造、国际商贸等七大特色专业群,促进了“以群设院”专业建设特征的初步呈现。对接专业与产业发展领域,校企合作共建多个综合性实训基地,如对接智能制造领域,与华航唯实、ABB、库卡、川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投入2000万元共建的教育部开放式机器人应用实训基地,与罗克韦尔公司联合投入3080万元共建的罗克韦尔互联网+自动化实训中心等。通过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内涵。
提升技术技能积累能力,促进科研服务专业教学。学校深化高职特色科研,推进技术研发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深入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的“种技术”活动,建立劳模技师创新工作站,成为企业创新发展“加速器”和学校人才培育“孵化器”。政校企共建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乙烯工程碳五碳九下游深加工协同创新中心”被评为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积极完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1+N”课程教学体系。其中“1”是契合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发展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升级对接点(如智能化、互联网+、绿色环保、O2O化、商务化、文创化等),“N”是对不同专业进行多样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中。
机制创新驱动品牌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发展的原动力,学校健全以章程为统领、规范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制度体系,以制度创新驱动品牌发展。
学校深化与地方政府“共建共管共享”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学校与宁波市经信委、商委、人社局及开发区等部门的合作,共建数字科技园、北仑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中心、宁波卓越技师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和图书馆等,统筹跨境跨界资源。
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以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制定和制度完善为重点,创新师资管理激励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激发教师活力。
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以校本数据平台为支撑,探索建立以“有效课堂认证”和“专业认证”为教学诊改主线,以内部质量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的网络化、联动式的“一平台两认证”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作者:毛大龙,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