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指明了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突破点所在。
逐步建立现代职教体系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1/3的省份先后开始进行中、高、本职业教育的探索,特别是对高职本科教育办学模式进行了多层次、多类型的试点。其中,有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3+4”模式,有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的“5+2”模式,有本科院校独立举办以及与高职院校联合举办的四年制高职本科,还有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分段培养的“3+2”模式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逐步破解了困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体系框架。在中职与专科层次高职广泛衔接的基础上,各级政府都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用政策杠杆调控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型。
增强现代职教体系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失衡难题的逐步破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
在满足人才支撑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说,中职、高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由教育部牵头和相关部委推动,全国范围内共建设了1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成立了62个职业教育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定了368家单位首批试点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随着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深入,中国现代职教体系正将服务面拓展到有需求的社会群体,既满足学生在职业教育体系内的连续学习,也方便职业工匠“回炉”接受与其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内外兼修,实现能力倍增
要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结构层次,无疑要求这个体系“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要实现有效对接,从而释放其倍增的能力。那么,“内”“外”两个方向的探索力度必须加大:
一、对内要全方位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人才成长立交桥。多年来,国家为学术性人才培养建构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资格框架,而对培养非学术性职业人才的教育,尚未给予与学术性人才相对等的学历证书。在经济及职教发达的国家,多以职业资格(证书)予以框定,来实现职业资格与学历资格的对等、上升、互认。在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不断完善中,授予类似于学术性教育的学历学位、构建“人才立交桥”,就必须积极探索实施。我们不仅要彻底铺就中职升高职、高职教育内部专科升本科的人才培养通道,与此同时,更要构建职教与普教并行、并重、能够相互流动互认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从而有效培养更多的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对外要建立双向合作的职业教育国际开放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适应能力的职业人才成为发展的必然。因此,未来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就要构建多层次的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完善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平台、构建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布局、鼓励更多职业院校和企业同国外成功的职教和培训机构开展双向合作,通过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形成具有国际化水平、中国模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对于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层次与结构、铺就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成长通道,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作者:崔岩,系国家督学、陕西省职教学会会长、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